摸清北疆人口家底 服务林区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地区扎实推进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作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既是党中央赋予的政治使命,更是精准把握人口发展新形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大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行政区域,面对冬季极寒、地域广袤、人口分散等特殊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牢责任,以科学的组织部署破解难题,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抽样调查各项工作,用精准数据为林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A.高位统筹:构建协同联动的“普查矩阵”
“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是国家统计局2025年重点工作,更是全年人口统计工作的核心任务。”自调查启动以来,我区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协调,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为调查工作扎实开展筑牢组织根基。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今年7月,我区率先启动县、村级边界绘制这一基础性工程。地区人调办严格遵循“边界清晰、地物明显、不重不漏”原则,全面完成辖区内县级、村级边界调整和基础信息采集,为后续建筑物标绘与调查小区划分夯实基础。10月16日,地区召开专题推进会,地区领导出席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人口抽样调查的重大意义,从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的高度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目前,全区7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建立起统计部门牵头,公安、卫生健康、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确保调查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精准业务培训,锻造专业队伍。调查数据质量,关键在调查员的专业能力。为确保调查工作规范开展,地区人调办于2025年9月举办综合业务培训班,全面梳理调查方案和业务流程,重点培训抽样方法、问卷填写、电子设备操作、沟通技巧等核心内容。培训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实操”模式,结合林区人口分布特点,专门增设林区住户沟通技巧、严寒天气数据采集注意事项等特色课程,切实提升调查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实战能力。
各县(市、区)同步开展分层培训,加区、漠河市等重点区域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手把手、面对面”的实操演练,确保每位调查员都能熟练掌握调查流程和指标含义。经过系统培训,全区组建起一支由300余名调查员、100余名调查指导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统计干部,也有熟悉辖区情况的社区工作者、村干部,成为抽样调查工作的“中坚力量”。
完善保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为保障调查工作顺利推进,我区建立“物资保障、技术支撑、督导检查”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地区人调办提前调拨宣传资料、调查员胸卡、马甲等物资,为入户登记提供基础保障;技术支撑方面,搭建“省-地-县-乡”四级技术指导体系,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对住户沟通难、数据填报存疑等问题即时响应、快速解决;同时,成立专项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从源头上守住数据质量底线,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B.基层实践:极寒中的“人口调查”攻坚
大兴安岭冬季漫长严寒,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部分偏远林区还存在大雪封山、交通不便等问题,给人口抽样调查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特殊自然环境,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以“精准、高效、安全”为目标,扎实推进入户登记等核心工作,上演了一幕幕“林海访民”的动人场景。
漠河先行:最北之地的“提前攻坚”。作为我国最北端的县级行政区,漠河市冬季严寒易致大雪封山,严重影响入户登记效率。为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经全国1%人口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同意,漠河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提前开展入户登记的地区,将调查标准时点提前至2025年10月15日零时,10月29日零时圆满完成登记工作,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提前登记不是简单的时间前移,而是对工作统筹能力的全面考验。”漠河市人调办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提前登记顺利推进,市、乡、村三级联动,制定“三到位”工作法:一是部署到位,行署和漠河市相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人调办和地区人调办派出技术人员驻点指导,现场传授入户登记技巧;二是宣传到位,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依托政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调查知识,线下通过悬挂条幅、入户发放宣传单、村屯大喇叭广播等形式,讲清调查目的、流程和意义,消除群众隐私顾虑;三是质量到位,严格执行“培训先行、全程指导”原则,对640户样本住户实行“一户一登记、一人一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在漠河市北极镇,调查员每天需在严寒中徒步走访10余户住户,往返路程超20公里。“北极村住户分布零散,部分位于中俄边境线,交通不便。”调查员提前绘制住户分布图,标注每户位置和作息时间,利用清晨、傍晚住户在家时段开展登记。最终,漠河市4个乡镇16个调查小区登记率达100%,数据合格率超99.8%。
全域推进,规范高效的“登记实践”。11月1日零时,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现场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我区其余县(市、区)同步开展入户登记。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比例抽样方法,科学抽取调查小区和样本住户,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调查员们不畏严寒、不辞辛劳,穿梭在林区的村屯社区,耐心与住户沟通,细致填报信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保障数据质量。
科技赋能,数字转型的“统计升级”。“以前调查靠纸笔,现在全靠小程序,数据实时上传,既高效又准确。”加区调查员介绍,通过国家统一调查APP,可直接录入住户信息,系统自动校验数据逻辑,对年龄与婚姻状况不匹配、学历与职业不符等问题及时提醒,大幅降低错误率。
本次抽样调查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安装调查APP和定位系统,实现“入户登记、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全流程数字化。调查员入户时扫描住户二维码即可登记,数据实时上传国家统计平台,有效避免传统纸质登记的数据丢失、篡改、录入错误等问题;针对林区部分区域网络信号弱的情况,APP具备离线填报功能,调查员可先离线录入数据,网络恢复后自动上传,确保登记工作不受环境影响。
地区人调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化采集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为数据质量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后台系统可实时监控各地登记进度和数据质量,对登记率偏低、数据错误率较高的区域及时预警,督导员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形成“实时监控、动态调整、精准督导”的工作闭环。截至11月13日,全区已完成99.8%的样本住户登记工作。
C.数据价值:支撑发展的“民生密码”
“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既是倾听民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的直接途径,更是制定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研究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地区人调办负责人强调,调查获取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等数据,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精准描绘人口发展新图景。本次调查涵盖人口和住户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多项指标,全面反映大兴安岭地区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通过调查数据,能够精准掌握林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劳动力资源状况、城乡人口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等关键信息,为评估人口发展战略和生育政策实施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重点林区,我区人口结构具有特殊性,林业职工占比高、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外流现象较为突出。通过本次抽样调查,能够准确把握这些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人口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例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针对劳动力结构问题,可调整就业培训和产业发展方向;针对城乡分布问题,可合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科学支撑民生政策制定。人口数据是民生政策的“导航仪”,每一项精准数据背后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我区地处偏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难度较大,本次抽样调查获取的数据,将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领域,调查数据中的学龄儿童数量、分布情况,将直接影响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分配。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合理规划农村学校撤并与城镇学校扩容,加大对偏远林区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每个孩子“就近入学、上好学”。医疗领域,依据人口年龄结构、健康状况等数据,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强老年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建设,完善林区医疗急救网络,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
社会保障领域,调查数据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政策调整提供依据。针对林区退休职工多、社保基金压力大的现状,地区人社部门将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社保基金省级统筹,确保社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据人口迁移流动数据,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政策,方便外出务工人员享受医保待遇。
有力服务林区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人口发展与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密切相关。本次抽样调查数据,将为林区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目标。
生态保护方面,依据人口分布和居住状况数据,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人类活动边界,合理规划林区居民点布局,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结合劳动力资源数据,培育生态管护、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就业增收双赢。
产业转型方面,针对林区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依据人口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数据,制定产业转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推动林区经济从“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依据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数据,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加强加格达奇、漠河等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同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配套等政策,吸引外流人口返乡创业就业,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D.使命在肩:统计人的“林海担当”
在此次的人口抽样调查中,我区的统计工作者和调查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严寒、不辞辛劳,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书写担当,成为冬日里林海雪原上最动人的风景线。
“作为统计人,我们的职责就是用精准的数据反映国情民意。”“大兴安岭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统计人的热情不会减,一定要把这项关乎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的大事办好。”地区人调办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查不仅将为国家提供精准的人口数据支撑,也将为大兴安岭地区制定后期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优化民生保障政策提供坚实依据。
人口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指南针”。我区将以本次1%人口抽样调查为契机,全面摸清人口家底,精准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把调查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让数据赋能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林区提供有力支撑,为祖国北疆的繁荣稳定注入坚实的统计力量。
(本版图文均由地区统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