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驿站勇士


□张忠喜

2000年春夏交汇时节,气候异常,五六两个月干旱少雨。当时我是塔河林业局分管木材生产的副局长,并代管防火。那年6月,外局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塔河外出增援2900多人。面对严峻形势,我的精神极度紧张。

6月26日早上8点,我随同县主要领导到盘古林场检查防火,走东线先去沿江林场。没想到,此次行动使我及时介入了一场山火的扑救。

塔河距离沿江林场114公里,沿途经过秀峰、瓦拉干、马林、二十二站林场,当我们走了30公里快到瓦拉干时,传来县防火办通报:二十二站林场与开库康乡中间有火情,烟柱很高很大。二十二站距离塔河80公里,我们正好去往那个方向。根据火情通报,这应该是头天没有发现的隔夜火,若这样就会很糟糕。于是安排电台告诉二十二站林场领导在路上等我们,以便了解情况。车队刚过马林林场几公里,就看到了二十二站林场场址东北方向有烟柱,凭经验,火势不小。

9点到达二十二站,场长金跃汇报说,火场约有几公顷,距离二十二站林场六七公里。这时,电台报告沿江林场、马伦村方向有浓烟,县领导决定留下我进入火场组织扑救,他们一行继续赶往沿江林场。后来证实沿江林场的烟是从俄罗斯刮过来的。

我进入火场时,发现火场面积约有20公顷,应该是燃烧几个小时了。我随即将全县的专业扑火队全部调来,再准备1000人的群众扑火队伍。这时因外援近3000人,组织群扑有一定难度。

偌大个火场此时只有二十二站一支专业扑火队,总计四十几个人。当即决定由我和金跃场长各带一组,分东西两线围打,此时风向是东北风,为防止出现意外,我从西侧迎火头扑打,金跃沿着东侧沿火线扑打。

我这一侧因迎风,扑打艰难,推进缓慢,一直是前边风力灭火机吹火,后边就得用一台风力灭火机吹着人,用来减轻火烤和通风透氧。严重时,前头一个风力灭火机扑火队员迎着火头,后面两台风力灭火机吹前边的人,最后四台吹中间的两人。

10点钟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和风力加大,扑救难度越来越大,由于人太少,有时只得哪里火头大就先扑灭哪儿,然后回头再重复扑打。一起到火场的县防火办工作人员安雨,和我一起组织指挥,并直接参加扑火,轮番使用风力灭火机扑打。

中午11点左右,火场突然狂风大作,风助火势,人很难靠上去,人太少,我有些急躁了,拿起一台刚加完油的灭火机冲了上去,刚吹几分钟,一名扑火队员跑了过来,抢过灭火机,大声喊道:“火势这么猛,你没穿扑火服没戴安全帽,你自己不知道啊!”另一名扑火队员将我轻轻地推到后侧,我落泪了。事后看防火办的值班纪录,当时飞机在空中巡视后,向县防火办通报火场情况的电文:二十二站火场已经超过50公顷,火场风力很大,火势很凶猛,有人在艰难扑打。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名扑火队员一直冲在前面,连续使用风力灭火机两个多小时,因火烤和缺氧造成连续呕吐,但仍不放下风力灭火机,我冲着他喊:“换一下人,你休息一下!”他不予理会,仍然把着风力灭火机不放。我只好拉他一下,他转过身对着我的耳朵喊:“我是扑火队员,关键时候,没有退路,这是我应该干的事儿。不用管我,我自己能管好自己!”坚强的二十二站人,我发自内心感动。

一名扑火队员鼻子出血,到后面用纸塞住鼻子,又要上。我拉着他胳膊,指指他的鼻子:“缓一会儿。”他义无反顾:“他那样呕吐都不下火线,我这点事儿更算不了什么,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有点风险没什么了不起的。再说这么大的火,家里外头火场就这么点人,你赶快去组织人吧。”

一名扑火队员被树枝绊倒,把脸刮破,出血很多,我跑过去抢他的风力灭火机:“下去擦擦。”他用胳膊肘推我,摇摇头,喊着说:“我没事儿,不用管我!”

一名扑火队员扑火服后背刮了一个口子,烧透了里边的衣服,后背起了大泡。我问他:“行不行?”他显得很潇洒:“行!百分之百没问题!火场就是战场,我这点小问题,忽略不计。”简单处理了一下,接着又拿起了风力灭火机。

二十二站四十多名扑火队员,连续奋战几个小时,连口水都没喝,体力消耗已到极限,但仍表现得勇猛顽强。

就在这时,增援队伍陆续赶到。到下午两点,已有500名扑火人员进入火场,因火势很猛,扑火进展仍然很缓慢。一直持续到17点左右,风力略有减小,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之科级干部督战,进展速度加快了,接近19点,整个火场实现合围。

火场合围,二十二站林场场长金跃带的二十多人,大多人面部和手臂都有不同程度的灼伤,但谁也没有下火线。我激动地握住二十二站专业扑火队队长的手:“今天你们立了大功!谢谢你们这些勇士!”扑火队长却淡定从容:“谢谢领导。我们不要什么功,你知道二十二站人不是孬种就行了。”接着又说了一句:“领导大哥,您信不信?这个火场也就是我们能控制这个程度。不但控制了火的蔓延速度,还为彻底扑灭赢得了宝贵时间。我经历过无数次扑火,这个场面绝对是少有的。”看着他充满自信与骄傲的表情,我很激动:“我确实感受到了你们的勇敢、坚强执著,我会永远记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