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军
不少游客到漠河一定会来胭脂沟,在胭脂沟,听到最多的就是李金镛和那条扑朔迷离的黄金之路。
许多人认为,黄金之路就是漠河的古驿道,这是不准确的。
首先是它们功用不同,古驿道是为了收复雅克萨和抵御沙俄入侵,达到固防北疆而修筑的“奏捷之驿”;而黄金之路则是为开采和运送黄金而打开的通道。其次是它们产生的时间不同,古驿道建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而黄金之路则产生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这两条路整整相差了204年。三是结果不同,古驿道修成之后,在雅克萨之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李金镛勘察的黄金之路经三次修筑,均未修成,黄金还是经水路运出。四是这两条路的途径不同,古驿道的起始点为墨尔根(嫩江市嫩江镇,终点到额木尔河站(漠河市二十五站村),主体是沿黑龙江绕过伊勒呼里山东端,呈大弧线形,终点到雅克萨;而黄金之路是李金镛为开采金矿两次进入漠河的路线,因为有鄂伦春人做向导,这条路线基本上是直线。综上所述,所以说古驿道并不是黄金之路。
准确地说,真正胭脂沟的黄金之路应有三条。
一是李金镛两次进漠河亲自勘查出来的那条路。这条路在李金镛看来有两大作用,一是“兴利”即开采黄金,二是“固边”即加强戍边。这条路从墨尔根起至13站,与古驿道重合。从13站开始,不再是古驿道老路,而是沿着二根河上游河谷,穿过伊勒呼里山口,横穿塔玛河、呼玛河、盘古河、额木尔河上游,进入老沟河,这里就是满地黄金的胭脂沟了。这条路由李金镛首次开辟,光绪为加固边防和运输黄金,在1894年和1908年两次欲修通此路,都因吏治腐败加上环境恶劣而停辍。
二是袁大化任金矿总办时,为运出黄金,他又借古驿道增设了六个邮路性质的驿站。即26站卧龙河站(漠河市兴安乡)至31站,即漠河市胭脂沟金矿旧址。其中30站就是漠河市。特别是西口子出现较大金矿以后,为了便于进出,又加设了洛古河32站和八道卡33站,这是一条金矿内部的黄金之路。
三是最终运出黄金的路,从史料中得知,我们以胭脂沟黄金的主要用途分析,主要是三大部分,一部分由金矿留用,再是作军饷用,另一部分上缴国库。这里的黄金是由黑龙江水路运到黑龙江衙门所在地瑷珲时,前两部分就完成了,后一部分则由瑷珲经卜奎(今齐齐哈尔市)辗转运至北京。
在漠河任职16年的宋小濂也在他的《北徼纪游》中写道:“漠河穷远孤悬,向未设驿。至瑗珲一千六、七百里,虽有卡伦十七处,率皆百余里,近亦八九十里,边矿要件,鲜不误事。”由此可见,当年漠河之路,更甚于蜀道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