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璐
“大美兴安岭 法治伴你行”“落实八五普法 弘扬宪法精神”…… 7月7日上午9时,在漠河市初心广场的道路两侧,挂满了法治宣传条幅,一条条印有“中国宪法边疆行”鲜艳的彩旗迎风招展,营造出了法治宣传的浓厚氛围。就在这天,黑龙江省集群式沿边法治文化长廊(带)暨“中国宪法边疆行”“法润兴安岭 护航践忠诚”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如约举行,在“神州北极”的大地上,一桩桩法治宣传工作将全面铺开,一颗颗戍边守疆的初心正在升腾。
漠河市是中国最北的边境城市,省司法厅将漠河市确定为此次黑龙江省集群式沿边法治文化长廊(带)暨“中国宪法边疆行”主题宣传活动的首站,是打响边疆普法宣传工作的第一枪,肩负着职责使命,也承载了殷切期望。启动仪式上,漠河市的司法工作者与当地的百姓们用饱含热情的法治文艺汇演向在场的嘉宾们表达了坚定的普法信念和传承法治希望的拳拳之心。
一曲深情的旋律,在耳畔飘萦。法治文艺汇演在恢宏大气的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中拉开了帷幕,舞出了泱泱华夏,织就了锦绣河山。本土原创歌曲《北陲司法献青春》更是唱出了用初心奉献青春,用忠诚坚守信仰的司法工作者的真挚心声。吉他弹唱普法版本的《new boy》,用清澈、温暖的歌声点燃现场热情,以音符书写了法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作为一名边境民警,筑牢边境安全防线,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守护辖区平安稳定就是我的使命。”漠河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刘金轩斩钉截铁地说道。“接下来我们将开展宪法宣誓、宪法诵读和网上答题活动,原原本本地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提升学习质效,也会走进农户,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疑难问题……在活动现场,各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向过往群众面对面宣传,把普法宣传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了宣传实效。
地区司法局局长梁贵德向记者介绍,法治宣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此次活动紧密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地处“最北”的边疆特色,采用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边疆各族人民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司法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是司法行政法治为民的一线前沿,也是法律宣传的第一重要阵地。“法润北疆 心向中央”,这是张贴在“北极司法所”墙壁上的八字标语,也是北疆司法人以法律至锐光芒,传人性极致温暖的美好诠释。坐落于中国最北的“北极司法所”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于一体,在常态化的普法宣传中,更是将法治信念厚植法治底色,以“法律明白人”为重点培养对象,打通了法律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漠河市司法局副局长于宝峰深有体会。他说:“镇里有‘法律明白人’,就能办法律明白事儿,目前由9名人员组成的‘法律明白人’,就是北极镇的‘民间110’,他们为群众讲政策、调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成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北极镇的“老潘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以法治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为群众铸造坚实后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此次活动的第二站——呼玛县,这里的普法宣传工作同样出类拔萃。记者在呼玛县荣边村的法治广场看到,一条以红色为底色的普法长廊围着广场而建,“法律法规多 维权解困惑 学法辨是非 常来课堂坐”的宣传标语在长廊中格外显眼。以案说法、案例解答、借条和欠条的区别等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栏成为广场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呼玛镇党委副书记、荣边村包村干部梁孝琳告诉记者:“迎着‘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的春风,让我们村优秀的法治宣传经验走出了兴安岭,与各地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掀起了村民们新一轮的学法用法热潮。”“近几年来,荣边村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规范有序的法治乡村,我们的目标就是创建边境枫桥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升,如今荣边村已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梁孝琳颇为自豪地说。
千里始于足下,高山起于微尘,普法宣传任重道远,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虽千里而达之。兴安司法人也怀揣着建设壮美兴安的信念,正在“法润兴安岭 护航践忠诚”的新征途上大步前行。
(本组图片均由邵天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