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2024年以来,地区卫健委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不断采取措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百姓健康需求,使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得到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区医疗部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服务温度。
为使百姓就医更便捷,过去的一年,我区医疗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所盼所想所感,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用改善服务“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大民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做好民生实事,百姓幸福感再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走深走实。我区是全省首个为全域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地区。2024年,全区累计接种肺炎疫苗6596支、流感疫苗6001支,为百姓节省资金193万余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兴安岭地区城乡居民生育分娩一次性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其中,我区出生缺陷筛查项目免费的做法被省卫健委采纳并在全省推广。2024年,有720个新生儿家庭通过生育补贴审核,发放资金216万元。有1300余人次享受到免费出生缺陷筛查项目。
我区创建了全省首家就医服务中心,组织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同省内7家三甲医院建立就医服务中心,地区人民医院与上海同济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目前向上级医院转诊700余人次。地区人民医院、漠河市医院加入天津肿瘤医院院际合作平台,已通过平台转诊11名肿瘤患者并办理入院手续,接受电话咨询100余人次。
用好省卫健委对我区支援政策。省内10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大兴安岭地区12所县区级医院,先后选派三批次36个专业118名医务人员长期派驻帮扶,受援医院疑难危重症和重点病种的治疗水平持续提升。全区总诊疗人次同期增长5.72%,其中,县域诊疗人次同期增长19.04%;跨地区转诊率下降13.85%,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郭冕教授、哈医大四院普外科陈之显教授牵头的“名医工作室”,其指导的高难度手术屡次填补空白;同哈尔滨胸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完成全区首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这一年,我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朝着更加公平、可及、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
2024年,我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县(市、区)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代采为重点,建立域内药品采购“六统一”运行模式,实现“15分钟购药圈”。据了解,我区医共体药品供应工作经验做法先后在《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新华网刊登。漠河市、呼玛县、塔河县医共体工作全面运行,并实行乡级检查、县级诊断,医共体内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兴安岭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顺利建成。
持续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完善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全年无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发生。持续推进优生优育。通过推行免费婚检、强化宣传教育、规范优质服务、推广便民举措、优化全程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等措施,积极推进婚前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服务供给和政策保障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婚检率平均数达到76%,2024年,孕优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达到100%。
同时,在公卫防控能力方面,我区顺利完成地县两级疾控体系改革,重构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将卫生监督职能划入疾控中心,实现检验检测、监督检查深度融合。通过整章建制,大抓基层能力建设,持续推动疾控干部能力提升,我区在“黑龙江省预防接种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预防接种组个人一等奖,其中一名队员进入省集训队,参加国家大赛;在全省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团体三等奖。
——这一年,我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健康宣教,拓展医疗深度。
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我区积极与省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争取国家投资436万元用于提升地、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漠河市北极镇中心卫生院推出中药足浴和免费中药茶饮服务,助力北极镇旅游发展。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援边专家定期下沉松岭先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传帮带中医服务,填补松岭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空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呼玛县中医医院联合呼玛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小朱说中医》系列节目,有效提高了中医药在居民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我区野生药材保护基地增至5个,为全省最高。
在全区卫健系统大力弘扬扎根边疆、守护群众健康的奉献精神,营造全系统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学先进、见行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举办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开展“扎根边疆 守护健康”系列荣誉称号评比活动,对42名优秀医务工作者进行嘉奖。漠河市兴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主任医师栾文科入选全省第五届“龙江最美医生”。呼玛县韩家园镇兴隆卫生院院长张爱民入围“国家2024年暖心乡村医生案例”。
2025年,地区卫健委将持续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医疗资源下沉,让每一位林区百姓能够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全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